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結構設計 > 正文

多層輕鋼住宅的結構體系與設計(二)

2009-07-29 08:48    【  【打印】【我要糾錯】

  3.多層輕鋼住宅的體系與結構特點

  3.1抗側力結構體系

  主要應用于多層輕鋼住宅的體系可分為:純鋼框架體系,框架-支撐體系,鋼框架-混凝土剪力墻體系,周圍抗側力體系等。

  (1)純框架體系常用于4~8層住宅。它主要由寬翼緣的H型或箱形柱和工字型梁組成,亦可采用熱軋H型鋼。這種體系具有較為靈活的空間布局,但側向剛度較弱。相對于框架-支撐體系,用鋼量較大。純框架體系多采用雙向剛接,這樣可以加大結構自身的側移剛度,減少抗側移構件內力,加強耗能機制,提高建筑物的延性。但節(jié)點形式較為復雜。由于建筑美觀的要求,端板連接不宜于多層輕鋼住宅。

 。2)框架-支撐體系主要由焊接工字型梁柱組成。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體系為橫向承重。梁柱節(jié)點在橫向上,為剛接;縱向為鉸接。因此,結構在縱向相當于排架,抗側移剛度很低,需設置側向支撐抵抗水平荷載,限制結構的水平變形。支撐可用槽鋼,角鋼或圓鋼桿,具體形式可結合建筑立面或門窗洞口需要采用單斜桿、X型、K型或偏心支撐。單斜桿簡單明快,但必須設置兩組不同傾斜支撐,以保證結構在兩個方向具有同樣抗側力能力。X型支撐具有很好的側向剛度,但是交叉點處的細部構造比較復雜。偏心支撐具有非常好的抗震耗能效果。它的工作原理是:在中、小地震作用下,支撐提供主要的抗側力剛度,與中心支撐相似;在大地震作用下,保證支撐不發(fā)生受壓屈曲,而讓耗能梁段屈服消耗能量。它是專為抗震設計提供的支撐形式。

  (3)框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筒)體系。用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部分或全部代替鋼支撐,就形成了框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筒)體系。它適用于小高層住宅。一般將樓梯或電梯間設計成鋼筋混凝土墻(筒)。這樣即有效的加強了建筑物的側向剛度,又解決了樓梯間的防火問題。如果結構剛心偏移過大,出現(xiàn)扭轉的問題,可在適當部位設置鋼支撐。

 。4)周圍抗側力體系。這種體系在歐美國家的商業(yè)和民用建筑中十分流行。它的特點是剛架柱強軸與其相交的建筑軸線垂直,形成外筒,抵抗水平荷載,將之傳遞到基礎。它適用于建筑外型接近于正方型的結構?梢詫⑦@種思路應用到框架-支撐體系中。把縱向的支撐去掉,將原有位置的剛架柱扭轉90度,梁柱由鉸接變?yōu)閯偨。這樣,剛架柱同時起到抗風柱與豎向支撐的作用。

  對于多層輕鋼民用住宅體系的選擇,不必拘泥于某一種特定的體系。可以根據(jù)建筑平面設計的要求,靈活處理,綜合使用不同的抗側力體系。

  3.2 樓面屋蓋結構

  樓面和屋蓋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同時應當盡量減少樓板厚度,增加室內凈高。壓型鋼板-混凝土組合樓蓋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形式。它具有施工速度快,平面剛度大,增加房屋凈高的優(yōu)點。具體做法是在鋼梁上鋪設壓型鋼板,再現(xiàn)澆100~150mm混凝土。在鋼梁上焊接足夠的剪力連接件,使鋼梁與混凝土協(xié)同工作構成組合樓蓋。這種做法耗鋼量較大,且需防火處理。可以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薄板取代壓型鋼板。此外,預應力圓孔板、迭合板、組合扁梁也是常用形式。

  3.3 墻體結構

  各種輕質墻體材料以其良好的保溫、隔熱、隔聲性能受到開發(fā)商的青睞。目前,墻體主要分為自承重式和非自承重式。自承重墻體主要包括用于外圍護結構的加氣混凝土塊、太空板、輕鋼龍骨加強板等,以及用于內墻的輕混凝土板、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稻草板等。外掛的非自承重式墻體材料主要有彩色壓型鋼板、彩色壓型鋼夾芯板、玻璃纖維增強外墻板等。采用非自承重式墻體材料,需設置墻梁用以懸掛外圍護結構。門窗洞口上下要布置。墻梁多采用C或Z型冷彎薄壁型鋼,尺寸取決于跨度(剛架間距)和墻距(板跨)。

  3.4 多層輕鋼住宅的防火

  鋼材屬于不耐火材料,溫度為400 °C時,鋼材的屈服強度將降為常溫的一半,溫度達到600 °C時,鋼材基本喪失全部強度和剛度。所以,鋼結構不僅要進行結構的抗火設計,還要采用防火措施保護。目前常用的防火措施有以下四種方法(1)防火涂料法。將具有一定厚度的防火涂料直接噴在鋼結構構件上。防火涂料主要兩類:涂層8~50mm,粒狀表面,密度較小,耐火極限1~3h的為厚涂型防火隔熱材料;涂層3~7mm,遇火膨脹增厚,耐火極限0.15~2h的為薄涂型防火隔熱材料。噴涂法造價較低,操作簡便,施工速度快,但是構件表面不平整,影響美觀。(2)隔離法。將防火材料或防火磚沿構件的外圍,將構件包裹,與外界隔離。這種方法美觀,無污染,但施工速度較慢,適用于外露的構件。(3)實心包裹法。將鋼構件澆注到混凝土中。(4)膨脹漆覆蓋法。將具有一定厚度的膨脹漆噴涂、抹、刷在經過處理的構件表面?够饦O限最高達2h.覆蓋法施工容易,但不適用于潮濕的環(huán)境,僅適用于干燥的室內。

  4.工程實例

  4.1 工程背景介紹

  某示范樓建筑面積4665m2,5層純鋼框架結構,長67m,寬13.5m,層高3m.焊接工字形梁,縱橫雙向剛接H形柱。樓面活荷載為2.0kN/m2,屋面活荷載0.3kN/m2,輕型屋面恒荷載0.3kN/m2;基本風壓0.25 kN/m2;設計地震烈度為7度,Ⅱ類場地。屋面為冷彎薄壁C型檁條鋪雙層鍍鋅壓型鋼板夾100mm厚保溫棉屋面系統(tǒng),外墻采用200mm厚陶;炷量招钠鲶w墻,分戶墻為180mm厚菱鎂土板,戶內隔墻為90mm厚菱鎂土板。條型基礎,柱與基礎為剛接。

  示范樓共有四個居住單元,兩種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建筑面積分別為143 m2,102 m2.一單元為大兩室兩廳,二、三、四單元為小兩室兩廳。一單元的大客廳使用了組合扁梁,從而實現(xiàn)了梁與樓蓋的一體化,減少了結構層高。對于正常極限狀態(tài)下的組合扁梁,將鋼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組成的組合梁截面換算成同一種材料的截面,再按照彈性理論計算。為了樓板的放置,扁梁的下翼緣一般較寬,需驗算施工時產生的偏心荷載。為了減少設計工作量,通常把扭矩簡化為已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分別作用于扁梁的上下翼緣。詳細分析方法見文獻。

  4.2 計算方法與基本要求

  對于多層輕鋼住宅,盡管采用單向板,但由于縱橫向均有墻體荷載分布,宜采用三維空間計算模型。本工程采用的是普通樓板,不考慮樓蓋對鋼架梁剛度增大的作用,忽略樓板的空間聯(lián)系作用,空間模型為純框架結構。計算分析是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完成。在結構計算中采用三維梁單元,質量單元計算結構自振周期以及靜力分析。

  相對于工業(yè)建筑而言,多層民用建筑的荷載工況簡單明了。主要考慮以下三種工況:

  工況一:1.2×恒載標準值+1.4×活荷載標準值

  工況二:1.2×恒載標準值+0.85×1.4×(風荷載+活荷載)標準值

  工況三:1.2×重力代表值+1.3×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

  對于多層輕鋼住宅地震荷載計算,由于樓層較低,結構布置對稱,采用底部剪力法就可滿足要求。

  多層輕鋼住宅側向位移具體要求如下:

 。1)在風荷載作用下的頂點水平位移與總高度之比不宜大于1/500.

  (2)層間相對位移與層高之比不宜大于1/400.

 。3)在常遇地震作用下,層間側移不超過樓層高度1/250.

  對于多層輕鋼住宅,還要滿足剛架柱構件穩(wěn)定性與鋼框架的整體穩(wěn)定性要求。

  4.3 計算分析

  由于活荷載與基本風壓較小,所以工況三為控制工況。計算設計時將兩種方案進行了比較,不改變剛架梁的截面形式,只對剛架柱進行改動。方案一,剛架柱為工字形;方案二,剛架柱為箱形。

  (1)兩種方案的剛架柱在強軸方向慣性矩相同,即在橫向結構的剛度相同,因此橫向主自振周期以及地震作用下橫向最大層間位移基本一致。

 。2)本工程長寬比5,縱橫雙向剛接,因此對于方案一,當橫向側向剛度滿足要求時,縱向剛度也能達到要求。

  (3)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方案一節(jié)約鋼材用量,單位面積用鋼量減少約10%,經濟性好。因此,在設計中選擇了工字形剛架柱。但是由于輕鋼體系剛架柱的腹板很薄,為了防止局部失穩(wěn)引起的結構失效,剛架柱宜在縱向梁柱剛接處做成局部箱形柱。

  5.結論

  從示范樓的實例可以看出,相對于傳統(tǒng)住宅,這種新體系傳力明了,計算簡單,具有很好的延性。并且由于組合扁梁的應用,可以實現(xiàn)樓蓋與鋼梁的一體化,從而降低樓層高度。綜合經濟效益優(yōu)良的多層輕鋼住宅,將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延伸閱讀:設計 體系 結構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