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樁長40米左右,樁數(shù)多,且多為一柱一樁,因此樁基施工難度大,要求高。應重點控制好樁基定位、入巖判定及嵌巖深度、沉渣厚度、砼灌注、樁頂標高等環(huán)節(jié)。
1、放線定樁位應從施工現(xiàn)場的測量基準點施測,以避免累計誤差。測定后,應用其它法校核。
2、護筒的基坑應垂直地面,與樁位同心,其半徑應大于護筒半徑200㎜,深度應超過雜填土層,入土深度不宜小于1m,進入原土深度不應小于200㎜.
3、護筒用4~8㎜鋼板卷制,基坑內徑比樁身設計直徑大100㎜,護筒頂部應開設1~2個溢漿口。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宜重合,偏差小于20㎜,并應保證護筒垂直。
4、護筒上口應高出地面200㎜.埋好后,基周圍應用粘土分層回填夯實,隨即測定護筒上口統(tǒng)一高程,記錄在冊,以控制孔深、鋼筋籠安放及樁頂統(tǒng)一高程。
5、鉆機轉盤必須水平,轉盤中心、樁位中心及天輪懸吊中心應重合,最大偏差小于5㎜.
6、開鉆初期,成孔深達5m時,應即檢查鉆桿垂直度,確保成孔垂直度在1%以內,待各方面均正常運轉時,方可開始加速鉆孔。對于淤泥質土,最大鉆進速度不宜大于1m/分鐘,對其它土層鉆頭轉速不能過快,空轉時間不能太長。
7、應有專人負責泥漿試驗、調制及質量控制,并記錄在冊。
8、鉆孔鉆到設計深度,先清孔換漿,再進行終孔驗收,驗收內容及標準:孔底的統(tǒng)一高程;孔底沉渣對承重樁≤50㎜,對支護樁≤300㎜,泥漿性能(比重要求在粘土和亞粘土中為1.1~1.2;在砂土和較厚夾砂層為1.05~1.25;在砂夾卵石層或易塌的土層及淤泥土層中為1.3~1.5,在距孔底0.5m深范圍內泥漿比重不得大于1.2,粘度18~20s,PH值為7~9,含砂率≤4%~8%,膠體率≥90%)符合要求后,辦理終孔驗收簽證。
9、清孔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畢后立即進行,即如上所述。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鋼筋籠和灌注砼的導管安裝完畢后進行,此時孔底沉渣厚度應≤50㎜.從清孔停止至砼開始澆灌,應控制在1.5~3h,一般不得超過4h,否則,應重新清孔。
10、鋼筋必須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鋼筋進場,應按有關規(guī)定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11、電焊工應持證上崗,并必須在現(xiàn)場條件下作鋼筋焊接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12、制作鋼筋籠加勁箍的胎模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加勁箍宜設在主筋外側,其直徑誤差小于±5㎜.
13、鋼筋籠允許誤差:主筋間距±10㎜,螺旋箍筋螺距±20㎜,直徑±10㎜,長度±50㎜.
14、制度鋼筋籠前,主筋應先除銹及調直,采用搭接焊時,搭接處的鋼筋應預彎,以保證兩主筋的軸線在一直線上。搭接用雙面焊,焊縫長度不小于主筋的5D,焊縫應飽滿,焊渣必須敲干凈。螺旋箍筋與主筋之間必須滿扎或滿焊,不允許跳扎或跳焊。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