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安全文明 > 正文

滑坡防治安全管理對策

2010-04-29 09:35    【  【打印】【我要糾錯】

  雖然我國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許多成績,但由于我國地質災害種類多、影響廣、損失嚴重,人類活動又導致地質災害持續(xù)加劇,使之具有比較嚴重的潛在危險性。為此,我國應對地質災害應加強管理,積極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加強法制、制度建設和依法行政

  在我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中,法律法規(guī)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政府職能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以行政命令和審批為主的干預型政府逐步轉變?yōu)楣卜⻊蘸褪袌霰O(jiān)督管理為主的服務型政府,而這都需要加強法制與制度的建設,有關地質災害方面的法律建設近幾年剛剛起步,法律體系還遠沒有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規(guī)范、制度和技術標準的制定還顯得相對滯后,急需進一步的研究與制定,早日實現(xiàn)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法制化和規(guī)范化。

  2、加強地質災害調查與規(guī)劃

  地質災害調查是規(guī)劃的基礎工作,只有初步掌握我國地質災害的分布情況,才能因地制宜作出規(guī)劃,預測地質災害發(fā)展趨勢,劃分出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重點防治區(qū),按照地質災害的防治原則安排地質災害項目,提出實施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程的內容和保障措施,區(qū)分輕重緩急,有計劃地實現(xiàn)減災目標。

  3、加大地質災害監(jiān)測力度與預報強度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fā)性和嚴重危害性應該建立地質災害監(jiān)測網絡和預警信息系統(tǒng),尤其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重點防治區(qū),要加強監(jiān)測力度和預報強度,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損失。

  4、加強地質災害評估,減少認為誘發(fā)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各類資源開發(fā)和工程建設等人類工程活動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給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質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于各種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誘發(fā)的地質災害呈現(xiàn)出明顯增長的趨勢。那么,如何從根源上減少人為誘發(fā)因素呢?

  首先,要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礎知識。使人們在從事工程經濟活動時主動地遵循自然規(guī)律,免遭大自然的報復,這樣才能增強全社會預防地質災害的能力。

  其次,還要對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建設工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評估。對建設工程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該工程建設中、建成后引發(f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作出評價,提出具體的預防治理措施。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fā)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加以預防,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源上避免人類活動引發(fā)的地質災害。

  5、多渠道籌措地質災害治理經費

  地質災害在我國頻頻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防治經費沒有保障,即使有時認識到防治地質災害的必要性,但由于資金得不到落實,防治工程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開展,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出現(xiàn)被動局面。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不僅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各種社會主體的支持,多渠道地增加投入。

  由于工程建設項目(修路、開礦、建房)等人為活動引發(fā)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按照“誰引發(fā)、誰治理”的原則,應該由責任單位自主負擔。這樣就形成了政府投入占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體系,為地質災害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涉及到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工程科學,地質科學等多個方面,要形成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體系,必須集合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