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3 09:53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后張法施工技術,分析了材料及用具的選擇標準和規(guī)范,研究了該施工方法的下料、布束、澆筑、張拉、灌漿及封錨等施工流程來體現(xiàn)其特點,并介紹了端部處理的施工工藝,最后以房屋建筑實例說明后張法在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施工中的應用。
【關鍵詞】 后張法;有粘結預應力梁;預應力筋;注漿
1引言
20世紀30年代,后張有粘結預應力技術在現(xiàn)代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施工方法可提高構件的承載力,并節(jié)約預應力材料。隨著施工工藝的成熟和相關建筑規(guī)范的完善,該方法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在大跨度預應力梁施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2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后張法施工技術
2.1材料及用具選擇。預應力筋選用的熱處理鋼筋、鋼絲、鋼絞線的品種、直徑和規(guī)格需符合國家標準和設計要求,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反復試報告;冷拉Ⅰ、Ⅱ、Ⅲ級鋼筋還應有冷拉后的機械性能試驗報告;預應力筋的錨具、夾具和連接器的形式需符合技術要求,并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規(guī)定進行驗收和組裝件的靜載試驗;灌漿所使用的水泥不應低于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或按設計要求選用。在施工使用的機具方面,主要包括液壓拉伸機、電動高壓油泵、灌漿機具、試模等,這也器具使用前也必須經過檢查驗收。
2.2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后張法施工流程。房屋建筑在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采用后張法施工時,其工藝流程所示:
在下料環(huán)節(jié),下料前,應檢驗對預應力筋的規(guī)格、品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粘結預應力筋展開后應平順,不得有彎折,無裂紋、小刺、機械損傷和油污等。下料時,下料長度應考慮設計曲線長度、張拉設備、施工方法等因素。預應力筋應采用砂輪鋸或切斷機切斷,不得采用電弧切割。在運輸和退房過程中要分類存放并注意防水防潮。
在布束時,需用波紋管形成預留孔道,其規(guī)格、數量、形狀等指標均應符合設計要求:①孔道平順,且端部的預埋錨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②成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接頭嚴密不漏漿;③灌漿孔的間距應保持在30m以內;④在曲線孔道的曲線波峰部位應設置排氣兼泌水管,必要時可在最低點設置排水孔;⑤采取有效的防銹蝕措施,鋼絞線編束時,應理順并捆扎成束。
澆筑是一個重要流程,為確保工程質量,在澆筑前,對有粘結預應力束數量規(guī)格、控制尺寸、灌漿管及端部的預埋處理等方面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澆筑時,嚴禁踩壓波紋管、預應力束、支承馬凳、灌漿管及端部預埋件。振搗時,振動棒不得碰到波紋管、錨具等,以確保預應力筋的束形和錨具的位置準確,同時預應力專業(yè)班組應派人看護并隨時提醒泥水操作人員兼顧。澆筑后,需注意養(yǎng)護,確保其承壓力。
張拉前需清理承壓板面,安裝錨具時,錨板應對正,夾片應打緊,且片位要均勻。
灌漿是有粘結預應力施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孔道內水泥漿應密實飽滿。灌漿前孔道應清潔,灌漿應均勻地進行,速度不能太快,不得中斷,并應排氣通順。灌漿時應按照配合比報告拌制水泥漿。其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攪拌后3小時泌水率在2~3%之間。灌漿用的水泥漿抗壓強度不應小于30N/m㎡.
封錨是最后一個流程,外露部分宜采用機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長度不宜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小于30mm.
3房屋建筑后張法施工實例
3.1工程概況。某市地稅綜合樓工程由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共十八層,其中地下有一層,地上有十七層,總建筑面積19300㎡,建筑總高度達76m.該建筑東西南三面有裙房,南裙房三層有一個大會議室,室內沒有柱,梁采用大跨度預應力結構,其軸線尺寸為8.816.7m.其平面圖如圖2所示。
3.2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施工。在材料選取時,預應力筋采用強度等級為1860Mpa的預應力鋼絞線,錨具采用LQM型夾片錨具,波紋管采用的是金屬波紋管,灌漿材料選用的是普通硅酸鹽水泥、高效早強減水劑和微膨脹劑。在用具上,采用ZB-500高壓電動油泵,及穿心式千斤頂。在施工方面,按照設計進行埋管,埋設波紋管的間距為0.6~1.0m,對于接頭密封性不好的,采用膠帶進行修補;波紋管埋好后,進行鋼絞線穿束,先將鋼絞線包扎好,在整束穿入波紋管;在灌漿孔的安裝方面,在預應力筋鋪設后進行灌漿管的埋設,同時灌漿孔高度高出混凝土表面0.3m;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時,派專人看護同時非常注重養(yǎng)護工作,確;炷劣凶銐虻某袎毫。
采用后張法對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施工,施工過程并不復雜,各工序完成后整體封閉嚴密,外觀良好,也使會議室有寬闊的感覺,該施工技術在建筑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方面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盧秀榮。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梁后張法施工技術[J].福建建筑,2005; 5:288~289
2曹金文。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井式梁設計[J].廣東土木與建 筑,2006;2:6~8
3陳晨葵。后張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質量與安全控制要點 [J].福建建設科技,2005;6:26~27
4林永秋等。有粘結預應力梁施工要點[J].浙江建筑,2005;22(6):38~39
5李斌等。淺議后張法預應力T梁施工的技術要點[J].科技向導,2010;6: 185~186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