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專業(yè)講義:剪力墻體系特點
27、剪力墻體系特點
(1)利用墻體(內墻和外墻)做成剪力墻來抵抗水平力。一般在30m高度范圍內都適用。
(2)剪力墻一般為鋼筋混凝土墻,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墻的間距一般為3~8m,適用于小開間的住宅和旅館等。
?。?)優(yōu)點:側向剛度大,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小;
?。?)缺點:剪力墻的間距小,平面布置不靈活,不適用于大空間的公共建筑,自重也較大。
?。?)剪力墻按受力特點又分為兩種:
1)整體墻和小開口整體墻:沒有門窗洞口及洞口較小。
2)雙肢剪力墻和多肢剪力墻:開一排較大洞口的叫雙肢剪力墻。開多排較大洞口的叫多肢剪力墻。
?。?)剪力墻成片狀,兩端配置較粗鋼筋并配箍筋形成暗柱,并應配置腹部分布鋼筋。暗柱的豎筋和腹部的豎向分布筋共同抵抗彎矩。水平分布筋抵抗剪力。當剪力墻的厚度大于140mm時應采用雙排鋼筋。
28、框架-剪力墻結構些特點
?。?)在框架結構中設置適當剪力墻。既有大空間的優(yōu)點,又具有側向剛度大的優(yōu)點。
?。?)剪力墻主要承受水平荷載,豎向荷載主要由框架承擔。一般宜用于10--20層的建筑。
?。?)在水平荷載的作用下,剪力墻好比固定于基礎上的懸臂梁,其變形為彎曲型變形,框架為剪切型變形。框架與剪力墻通過樓蓋聯(lián)系在一起,共同變形。
?。?)一般情況下,整個建筑的全部剪力墻至少承受80%的水平荷載,全部框架至少承擔20%的水平荷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