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生產管理》第五講講義精選(27)
3.生產性毒物可引起職業(yè)中毒
職業(yè)中毒按發(fā)病過程可分為三種病型:
?。?)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時間內大量進人人體所致。多數由生產事故或違反操作規(guī)程所引起。
?。?)慢性中毒:毒物長期、小量進入肌體所致。絕大多數是由毒物的蓄積作用引起的。
?。?)亞急性中毒:亞急性中毒介于以上兩者之間,是在短時間內有較大量毒物進入人體所產生的中毒現象。
除上述3種病型外,還有的是處于帶毒狀態(tài),如接觸工業(yè)毒物,雖無中毒癥狀和體征,但在尿中或其他生物材料中所含的毒物量(或代謝產物)超過正常值上限,或驅毒試驗(如驅鉛、驅汞)陽性。這種狀態(tài)稱帶毒狀態(tài)或稱毒物吸收狀態(tài),例如鉛吸收。
鈹可引致鈹肺;氟可致氟骨癥;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癥;焦油瀝青可引起皮膚黑變病等。
某些化學毒物可致人體突變、致癌、致畸,引起機體遺傳物質的變異。工業(yè)毒物對女工月經、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不僅對婦女本身有害,而且累及下一代。
?。ㄋ模┪锢硇月殬I(yè)危害因素及所致職業(yè)病
作業(yè)場所存在的物理職業(yè)危害因素包括氣象條件(氣溫、氣濕、氣流、氣壓)、噪聲、振動、電磁輻射等。分類如下:
1.噪聲及噪聲聾
由于機器轉動、氣體排放、工件撞擊與摩擦等所產生的噪聲,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yè)噪聲。噪聲可分為3類:空氣動力噪聲、機械性噪聲、電磁性噪聲。受到這些噪聲影響的,主要有使用各種風動工具的工人、紡織工、發(fā)動機試驗人員、拖拉機手、飛機駕駛員和炮兵等。
生產性噪聲對人體的危害首先是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我國已將噪聲聾列為職業(yè)病。噪聲還可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動及振動病
生產設備、工具產生的振動稱為生產性振動。產生振動的設備有鍛造機、沖壓機、壓縮機、振動篩、送風機、振動傳送帶和打夯機等。產生振動的工具主要有錘打工具,如鑿巖機、空氣錘等;手持轉動工具,如電鉆和風鉆等,固定輪轉工具,如砂輪機等。
振動病分為全身振動和局部振動兩種。局部振動病為法定職業(yè)病。
3.電磁輻射及所致的職業(yè)病
1)非電離輻射
?、偕漕l輻射。一般來說,射頻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不會導致組織器官的器質性損傷,主要引起功能性改變,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觸數周或數月后往往可恢復,但在大強度長期輻射作用下,對心血管系統的征候持續(xù)時間較長,并有進行性傾向。微波作業(yè)對健康的影響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及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诩t外線。紅外線引起的職業(yè)性白內障已列入職業(yè)病名單。
?、圩贤饩€。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現為彌漫性紅斑,有時可出現小水泡和水腫,并有發(fā)癢、燒灼感。皮膚對紫外線的感受性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除機體本身因素外,外界因素的影響會使敏感性增加。例如,皮膚接觸瀝青后經紫外線照射,能產生嚴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頭痛、惡心、體溫升高等癥狀,長期受紫外線作用,可發(fā)生濕疹、毛囊炎、皮膚萎縮、色素沉著,長期受波長340~280nm紫外線作用可發(fā)生皮膚癌。作業(yè)場所比較多見的是紫外線對眼睛的損傷,即電光性眼炎。
④激光。激光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它的熱效應和光化學效應造成的。
激光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對眼部的影響和對皮膚造成損傷。被機體吸收的激光能量轉變成熱能,在極短時間內(幾毫秒)使機體組織局部溫度升得很高(200~1000℃)。機體組織內的水分受熱時驟然氣化,局部壓力劇增,使細胞和組織受沖擊波作用,發(fā)生機械性損傷。
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現眩光感,視力模糊,或眼前出現固定黑影,甚至視覺喪失。
2)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引起的職業(yè)病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白內障;放射所致遠期損傷,如放射所致白血病。
列為國家法定職業(yè)病的有急性、亞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膚疾病和內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腫瘤、放射性骨損傷、放射性甲狀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復合傷和其他放射性損傷共11種。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公眾號](/upload/resources/image/2023/12/04/589315.png)
![安全真題](/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0/26/5964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