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消防部隊

2010-10-09 15:26  來源于網(wǎng)絡  【  【打印】【我要糾錯】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廢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王朝,從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zhàn)亂局面。久亂得治,社會經濟日益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派繁盛景象。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城郭廣闊,人口稠密,富麗甲天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外國使節(jié)、宗教徒非;钴S的市場。日本、高麗、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阿拉伯等國家紛紛從海路來這里貢賜貿易。印度、日本等國有許多高僧也頻繁地到這里進行傳教活動。當時的開封城內,各種店鋪多不勝數(shù),供娛樂的勾欄、瓦舍比比皆是;宮殿民房櫛比鱗次,毗連無隙。有人形容當時的盛況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梁園總是村”。

  由于汴京城內屋宇接棟連檐,風燭之患甚多,每有不慎發(fā)生火災時,漫延難滅,貽害無窮。據(jù)史料記載:京師的“相國寺”、“建隆觀”、“月華門”、“楚王元佐宮”等均發(fā)生過火災,且“燔舍數(shù)百區(qū)”。最為嚴重的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四月,榮王元儼宮中起火,“延燔左承天祥符門、內藏、朝元殿、乾元門、崇文院、秘閣、天書法物內香藏庫”(《宋史?五行志?火》第1377頁),損失極為慘重。因此,如何防火的問題刻不容緩地擺在了北宋統(tǒng)治階級面前。公元1023年,仁宗皇帝趙楨登位后,即制定了嚴密的防火措施,降旨在京廂軍中,挑選精干軍士,組成隊伍,建制為專事消防機構--軍巡鋪。

  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房一所,鋪兵五人”。這些軍士都經過嚴格訓練,技精、藝高、膽大、責任心強。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夜間巡警”,督促居民按時息燈,消除火災隱患。為及時發(fā)現(xiàn)火警,軍巡鋪還在“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鋪兵輪流更替,晝夜值班,風雨寒暑不避。發(fā)現(xiàn)火警,及時報告。樓下“有官房數(shù)間,屯駐軍兵百余人”,并備有多種滅火器械:“諸如大小桶、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貓兒之類”,一應俱全。一旦發(fā)生火災,這些軍士便立即攜帶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點進行撲救。同時,鋪兵還飛馬報告失火地段的軍政長官廂主,開封府尹及負責京都衛(wèi)戍的馬步軍殿前三衙,“各領軍級撲滅”。在撲救中,各支部隊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彈壓,維持秩序;有的救護,安置受傷居民;有的搶救財產;有的運水滅火,紋絲不亂。故而“每遇火發(fā)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

  軍巡鋪的職責,既在滅火,又在防火。當時“京都禁火甚嚴”,時至夜半,不論官宦、百姓均須定時熄燈,不得違逆。夜間巡鋪兵士走街串巷,檢查監(jiān)督火禁的執(zhí)行情況。如有夜間祭奠死亡者,均須在子夜以后進行,并事先報告軍巡鋪,使鋪兵記錄在案,以免誤將祭祀燒紙錢當作火警,在城內引起驚恐混亂。仁宗時,樞密使狄青夜中奠祭,因疏忽未向軍巡鋪報告,被望火樓上的軍士發(fā)現(xiàn),急忙通知鋪兵出動,鬧了一場虛驚,狄青為此深感不安。

  公元1131年,宋高宗趙構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南宋,此時的消防機構更趨完善。據(jù)《夢梁錄》記載:臨安“官府坊巷,近二百步,置一軍巡鋪”。主要街道均設有“防隅官房”,屯駐消防部隊,時稱“防隅巡警”或“防隅軍”。全城的“防隅巡警”達2300多人,建立望火樓20多處。為準確辨明失火地點,還特地規(guī)定了報警信號,如白天發(fā)現(xiàn)哪里失火,立即用旗幟指明方向:朝天門內,以三旗指之;朝天門外,以二旗指之;城外失火,以一旗指之;夜間則以燈籠代旗指之。

  為激勵防隅軍在滅火中奮力向前,將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還制定了嚴格的獎懲制度。對那些聽從號令,“并力撲滅者”,“支給犒賞”;對那些在滅火中受傷者,“差醫(yī)診治,”給假療養(yǎng)。對個別“不竭力,諸如玩忽職守,不聽命令,貪生怕死者,定依軍法治罪”。

  軍巡鋪--作為我國專職的消防部隊,其創(chuàng)建之早,組織之嚴密,器械之眾多,制度之完善,恐怕在世界消防史上,均屬史無前例。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