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17:06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高層鋼結構建筑的抗震設計應采用設計法,為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彈性分析,抗震設計防的多、高層鋼結構都要進行多遇地震作下彈性分析,此時,假設鋼結構及構件均處于彈性工作狀態(tài),驗算構件的承載力穩(wěn)定,鋼結構的層間變形和總體穩(wěn)定。主要應根據鋼結構建筑的高度與體型的復雜程度確定采用的計算方法。
1、鋼結構高度不超過40m且平面和豎向較規(guī)則的、以剪切變形為主的建筑,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計算,此時結構的陰尼比相當于0.05。
2、鋼結構建筑高度不超過60m且平面和豎向比較規(guī)則的建筑,也可采用底部剪力法,但地震作用應根據一些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確定,這是因為此時底部剪力法中已經似考慮了部分高振型的影響,結構的阻尼比為0.02。
3、平面或豎向特別不規(guī)則的結構或結構體系較特殊的結構,如巨型鋼結構、帶有轉換層或伸臂桁架的結構,宜采用時程分析方法作補充校核計算,在彈性階段時行內力與變形分析時,應采用不少于兩個不同的力學模型或計算程序進行計算分析比較。
4、鋼結構建筑在風荷載比較大的地區(qū),當風荷載作用效應大于地震作用效應,即結構層間位移及構件承載力都由風荷載組合所決定時,在彈性階段可不考慮地震作用的驗算,但是鋼結構抗震的構造要求要嚴格按照建筑抗震規(guī)范的有關各項規(guī)定進行設計。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