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建筑電氣 > 正文
2015-02-09 18:03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電纜的電氣性能抽驗應從本批量電纜中的任意三盤中各截出100m,加上工程中所選用的接插件進行抽樣測驗,并做好測驗記錄。
2.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采用光纜時,若工程需要可測試光纖衰減和光纖長度,要求如下:
1)采用光纖測試儀進行調試,若測試結果超出標準(或與出廠測試數(shù)值相差太大),應采用光功率計測試復測以確定衰減超標原因。
2)若在同一盤光纜中,長度差異較大,則應從另一端進行調試或做通光試驗以判定斷纖情況。
3.光纖接插軟線(光跳線)兩端的活動連接器(活接頭)端面應裝配合適的保護蓋帽。
4.模塊式通用插座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應固定在接線盒內,插座面板采用直立或水平等形式,接線盒蓋面應與地面齊平。
5.模塊式通用插座底座盒宜采用預置擴張螺釘固定等方式。
6.纜線終接后,應留余量,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宜為0.5~1.0m,工作區(qū)為10~30mm,光纜布放宜盤留,預留長度宜為3~5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留存。
7.非屏蔽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屏蔽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光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光纜外徑的15倍。
8.敷設暗管宜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PVC管,布放多層屏蔽電纜、扁平纜線和大多數(shù)主干電纜或主干光纜時,直線管道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道應為40%~50%;暗管布放4對對絞電纜或4芯以下電纜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預埋線槽宜采用金屬線槽,其截面利用率不應大于50%。
9.采用吊頂支撐柱作為線槽在頂棚內敷設纜線時,每根支撐柱所轄范圍內的纜線可以不設置線槽進行布放,但應分束幫扎,纜線護套應阻燃。
10.建筑群子系統(tǒng)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墻壁及暗管敷設電、光纜的施工技術要求應按照本地網(wǎng)通訊線路工程驗收的相關規(guī)定。
11.在建筑物中預埋線槽,宜按單層設置,每一路由預埋線槽不應超過3跟,線槽截面高度不宜超過25mm,總寬度不宜超過300mm。
12.電管、線槽直埋長度超過30m或在線槽路由交叉、轉變時,宜設置過線盒。
13.從金屬線槽至信息插座接線盒間的纜線宜采用金屬軟管敷設。
14.暗管敷設不應有S彎。
15.網(wǎng)絡地板線纜采用金屬線槽敷設。
16.金屬線槽敷設時,在線槽接頭處,每間距3m處。離開兩端0.5m處,轉彎處等宜設置支架或吊架。
17.用公用立柱作為頂棚支撐柱時,可在立柱中布放線纜。立柱支撐點宜避開溝槽和線槽位置,支撐應牢固。立柱中電力線和綜合布線纜線合一布放時,中間應有金屬板隔離,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18.綜合布線系統(tǒng)干線子系統(tǒng)纜線不得布放在電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豎井中,亦不應布放在強電豎井中。
19.纜線中間不允許有接頭。
20.對絞電纜終接(與插接件連接)應認準線號、線位色標。
21.終接時,每對對絞線應保持扭絞狀態(tài),扭絞松開長度對于5類不應大于13mm。
22.對絞線與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相連時,可采用A類或B類連接方式,但在同一布線工程中兩種連接方式不應混合使用。
23.屏蔽對絞線纜的屏蔽層與接插件終接處屏蔽置必須可靠接觸,纜線屏蔽層應與接插件屏蔽罩360°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
24.各類跳線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對絞線跳線不應超過5m,光纜跳線不應超過10m。
25.6類及光纖綜合布線工程測試項目為長度、衰減、接線圖、近端串音、電纜屏蔽層連通情況(以上為電纜系統(tǒng));衰減與長度(以上為光纜系統(tǒng))。
26.6類及光纖綜合布線工程測試儀表要求達到二級精度(測試儀的性能參數(shù)包括:隨機噪聲最低值、剩余近端串音、平衡輸出信號、共模抑制、動態(tài)精確度、長度精確度、回損等)。
27.現(xiàn)場測試儀應能測試3、6類對絞電纜布線系統(tǒng)及光纖鏈路。
28.機柜、機架不宜安裝在活動地板上,宜按照設備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用膨脹螺絲固定在地面,設備固定在底座上。
29.機框、機架安裝完畢后,垂直偏差應不大于3mm。機框、機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30.機框、機架上的各種零件不得脫落或碰壞,漆面如有脫落應予以補漆,各種標志應完整、清晰。
31.機框、機架的安裝應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時,應按施工圖的抗震設計進行加固。
32.主走道側必須對齊成直線,誤差±5mm,相鄰機柜應緊密靠攏。
33.機柜、機架列間距不小于1.2m,距墻距離應不小于1m。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