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9 16:20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填充法,又稱鑿槽法,適用于結構允許開槽而寬度較大但數量不多的裂縫,如墩臺或地下室混凝土的裂縫。具體做法是沿裂縫將混凝土開鑿成“U”或“V”形槽,用刷子在槽底和兩壁均勻涂刷一層界面處理軋在界面處理漿尚未硬化之前,將拌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漿用抹刀壓入槽中,嵌填各種修補材料,然后壓實抹平,達到恢復防水性和耐久性,以及部分恢復結構整體性的目的,填充法所使用的嵌填材料視修補目的而定,有環(huán)氧樹脂砂漿、聚合物水泥砂漿或純細水泥砂漿等。
工序為:開槽并涂刷界面處理漿→壓抹填塞材料→養(yǎng)護對于活動性裂縫,應采用極限變形值較大的延伸性材料。對于銹蝕裂縫,應先展寬加深鑿槽,直至完全露出鋼筋生銹部位,徹底進行鋼筋除銹,然后涂上防銹涂料,再填充聚合物水泥砂漿及環(huán)氧砂漿等,對增強界面粘結力,嵌填時應于槽面涂一層環(huán)氧樹脂漿液。真空吸入法也陸續(xù)應用到實際工程中。該方法是首先用聚乙烯薄膜加以覆蓋,用真空泵抽出混凝土孔隙或裂縫中的空氣,以造成負壓區(qū),然后緊靠聚乙烯薄膜注入樹脂,在常壓下使樹脂滲透到真空的孔隙或裂縫中。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