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13《市政工程》命題規(guī)律34
摘要:建設工程教育網針對一級建造師《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各大命題點進行詳細整理,旨在為各位考生提供有針對性和有重點的復習對策,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命題點40 構法施工注漿量與注漿壓力控制
1.注漿量
注漿量除受漿液向地層滲透和泄漏外,還受曲線掘進、超挖和漿液種類等因素影響,不能準確確定。
2.注漿壓力
注漿壓力應根據土壓、水壓、管片強度、盾構型式與漿液特性綜合判斷決定,但施工中通?;谑┕そ涷灤_定。
從管片注漿孔注漿,注漿壓力一般取100~300 kN/m2,或間隙水壓+200 kN/m2左右。注漿量與注漿壓力要經過現場試驗,方可確認注漿效果及對周圍地層和建(構)筑物的影響等施工參數,并在施工中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效果確認,反饋其結果指導施工。
命題點41 構隧道的線形控制
1.掘進控制測量
隨著盾構掘進,對盾構及襯砌的位置進行測量,以把握偏離設計中心線的程度。測量項目包括:盾構的位置、傾角、偏轉角、轉角及盾構千斤頂行程、盾尾間隙和襯砌位置等?;谏鲜鰷y量結果,作圖畫出盾構及襯砌與設計中心線的位置關系,直接預測下一環(huán)盾構掘進偏差十分重要。
2.方向控制
掘進過程中,主要對盾構傾斜及其位置以及拼裝管片的位置進行控制。
盾構方陽(偏轉角和傾角)修正依靠調整盾構千斤頂使用數量進行。若遇硬地層或曲線掘進,要進行大的方向修正場合,須采用仿形刀向調整方向超挖。此時,盾尾間隙減小,管片拼裝困難,為確保盾尾間隙,必須進行方向修正。盾尾間隙大大減小的情況下,要拼裝楔形環(huán)管片,以確保盾尾間隙。
盾構轉角的修正,可采取刀盤向盾構偏轉同一方向旋轉方法,利用所產生的回轉反力進行修正。
命題點42 構施工與地層變形控制
1.地層變形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條件因素和直接原因兩類。條件因素主要有:覆土厚度、盾構直徑、隧道線形、襯砌背后間隙、襯砌種類等。
2.雖然地層變形的直接原因有很多,但大體可分為以下4類:
(1)地層應力釋放產生的彈塑性變形,導致地層反力降低;
?。?)土壓增大產生的壓縮變形,導致垂直土壓增大或地層反力降低;
?。?)附加土壓產生的彈塑性變形,導致作用土壓增大;
(4)伴隨土的物理性能變化產生的彈塑性變形以及徐變變形,導致地層承載能力降低。
命題點43 閉式盾構掘進地層變形控制措施
由于盾構掘進地層變形各階段的機理不同,因此必須有針對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1.前期沉降控制
保持地F水壓措施:
?。?)合理設定土壓(泥水壓)控制值并在掘進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以平衡開挖面土壓與水壓。
?。?)保持開挖面土壓(泥水壓)穩(wěn)定的前提條件:對于土壓式盾構是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效
果,應根據地層條件選擇適宜的改良材料與注人參數;而對于泥水式盾構則是泥漿性能,應根據地層條件選擇適宜的泥漿材料與配合比。
?。?)防止地下水從盾構機、盾尾以及拼裝好的襯砌結構滲入。
?。?)土壓式盾構在地下水位高且滲透性好的地層掘進時,采取有效的防噴涌措施,以防止地下水從螺旋輸送機涌入。
2.開挖面前沉降(隆起)控制
通常采取的措施有:
?。?)合理設定土壓(泥水壓)控制值并在掘進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以平衡開挖面土壓與水壓。
?。?)保持開挖面土壓(泥水壓)穩(wěn)定的前提條件:對于土壓式盾構是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效果,應根據地層條件選擇適宜的改良材料與注入參數;而對于泥水式盾構則是泥漿性能,應根據地層條件選擇適宜的泥漿材料與配合比。
?。?)加強排土量控制。
?。?)對于二土壓式盾構,必要時還應對盾構推力、推進速度、刀盤扭矩等盾構參數進行控制。
3.通過時沉降(隆起)控制
通過時沉降(隆起)控制措施主要有2種:
?。?)控制好盾構姿態(tài),避免不必要的糾偏作業(yè)。出現偏差時,應本著“勤糾、少糾、適度”的原則操作。
(2)土壓式盾構在軟柔或松散地層掘進時,盾構外周與周圍土體的黏滯阻力或摩擦較大
時,應采取注漿減阻措施。
4.尾部空隙沉降(隆起)控制
尾部空隙沉降(隆起)控制的關鍵是采用適宜的襯砌背后注漿措施,主要有:
(1)用同步注漿方式,及時填充尾部空隙。
?。?)根據地質條件、工程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單液注漿或雙液注漿,正確選用注漿材料與配合比,以便拼裝好的襯砌結構及時穩(wěn)定。
?。?)加強注漿量與注漿壓力控制。
?。?)及時進行:二次注漿。
5.后續(xù)沉降控制
后續(xù)沉降主要在軟弱黏性土地層中施工時發(fā)生,主要控制措施是:
(1)盾構掘進、糾偏、注漿等作業(yè)時,盡可能減小對地層的擾動。
?。?)若后續(xù)沉降過大不滿足地層沉降要求,可采取向特定部位地層內注漿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