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工程經濟》高頻考點詳解:量本利模型及盈虧平衡分析
知識點:量本利模型及盈虧平衡分析
【考頻指數(shù)】★★★★
【考點精講】
一、總成本與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技術方案一定的產量范圍內不受產品產量影響的成本,即不隨產品產量的增減發(fā)生變化的各項成本費用,如工資及福利費(計件工資除外)折舊費、修理費、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費、其他費用等。
2.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是隨技術方案產品產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化的各項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動力費、包裝費和計件工資等。
3.半可變成本
半可變(或半同定)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間,隨技術方案產量增長而增長,但不成正比例變化的成本,為簡化計算,一般也將其作為固定成本。
二、量本利模型
1.企業(yè)的經營活動,通常以生產數(shù)量為起點,而以利潤為目標。在一定期間把成本總額分解簡化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后,再同時考慮收入和利潤,使成本、產銷量和利潤的關系統(tǒng)一于一個數(shù)學模型。
2.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假設條件:
(1)生產量等于銷售量,即當年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下同)當年銷售出去;
(2)產銷量變化,單位可變成本不變,總生產成本是產銷量的線性函數(shù);
(3)產銷量變化,銷售單價不變,銷售收入是產銷量的線性函數(shù);
(4)只生產單一產品;或者生產多種產品,但可以換算為單一產品計算,不同產品的生產負荷率的變化應保持一致。
三、盈虧平衡分析
基本的損益方程式:B=p×Q-Cu×Q-CF-Tu×Q
B——利潤;
p——單位產品售價;
Q——產銷量;
Cu——單位產品可變成本;
CF——固定成本;
Tu——單位產品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利潤=銷售量×單價-銷售量×單位產品可變成本-固定成本-單位產品營業(yè)稅金及附加×銷售量
項目(技術方案)的收入=銷售量×(單價-單位產品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項目(技術方案)的成本=銷售量×單位產品可變成本+固定成本
將上述兩個等式看作以銷售量為變量的線性函數(shù),兩個線性函數(shù)的交點就是收入等于成本的點,此時利潤為零,對應的銷售量就是盈虧平衡點(保本點)。
基本的損益方程式含有相互聯(lián)系的6個變量,給定其中5個,便可求出剩下的變量值。
盈虧平衡點反映了技術方案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盈虧平衡點越低,達到此點的盈虧平衡產銷量就越少,技術方案投產后盈利的可能性越大,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也越強。
盈虧平衡分析雖然能夠從市場適應性方面說明技術方案風險的大小,但并不能揭示產生技術方案風險的根源。
【速記點評】本知識點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考查計算題。只需要牢記基本的損益方程式,題目會給出5個已知量,將5個已知量代入損益方程式,通過解一次方程即可求出剩下的未知量。還可能考查量本利模型的假設前提條件及盈虧平衡分析的優(yōu)缺點,所以相關文字內容也需理解記憶。
【經典例題】
1.某技術方案的設計年產量為8萬件,單位產品銷售價格為100元/件,單位產品可變成本為20元/件,單位產品營業(yè)稅金及附加為5元/件,按設計生產能力生產時,年利潤為200萬元,則該技術方案的盈虧平衡點產銷量為()萬件。
A.5.33
B.5.00
C.4.21
D.4.00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分析的基礎是量本利模型。根據(jù)題意,可列出利潤2000000=100×80000-20×80000-5×80000-年固定成本,則年固定成本=400(萬元);然后,根據(jù)產銷量盈虧平衡點的計算公式,BEP(Q)=400/(100-20-5)=5.33(萬件)。
2.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前提條件包括()。
A.項目可行
B.生產量等于銷售量
C.銷售價格不變
D.單位可變成本不變
E.銷售量不變
【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量本利模型。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前提條件:(1)生產量等于銷售量;(2)產銷量變化,單位可變成本不變,從而使總生產成本成為產銷量的線性函數(shù);(3)產銷量變化,銷售單價不變,從而使產銷收入成為銷售量的線性函數(shù);(4)只生產單一產品;或者生產多種產品,但可以換算為單一產品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