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師

當前位置: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報錯頁面_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您訪問的頁面已經(jīng)離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頁或者返回首頁
9秒后跳轉到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首頁
 > 正文

2008年巖土工程師考試輔導:二鋪塘聯(lián)拱隧道貫通測量

2008-08-28 08:29 來源: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1、綜述

  由于測量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誤差,因此貫通實際上總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貫通接合處的偏差可能發(fā)生在空間的三個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線的長度偏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線的左右偏差(水平面內(nèi))和上下的偏差(豎直面內(nèi))、第一種偏差只對貫通在距離上有影響,對隧道的質量沒有影響,而后兩種方向上的偏差對隧道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所以這后兩種方向上的偏差又稱為貫通重要方向的偏差。貫通的容許偏差是針對重要方向而言的。

  2、工程概述

  福寧高速公路A15-2合同段的二鋪塘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合建的四車道聯(lián)拱高速公路隧道。隧道起訖里程為K101+300~K101+805,全長505米。由于隧道施工采用三導坑單側先墻后拱法施工。在中墻處設中導坑,兩側邊墻處設側導坑,中、側導坑全隧道貫通,用以修筑中墻和邊墻初期支護。由于本隧道采用分部開挖,中、側導坑及主洞共有五次貫通,尤其是中隔墻的施工精度關系到整個隧道的施工進行及質量,故對測量的要求很高。隧道的貫通測量顯得尤為重要。

  3、選擇貫通測量方案

  為了加快施工速度,縮短中隔墻的施工工期,改善通風狀況及勞動條件,我們決定采用進、出口兩個工作面相向掘進。為了保證各掘進工作面沿著設計的方向掘進,使貫通后接合處的偏差不超過《工程測量規(guī)范》允許的限差要求,滿足隧道貫通的精度,所以它的貫通測量的方案選擇及誤差預計都是必要的。貫通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選用的是否合理,  一方面要看它們在實地施測時是否切實可行,另一方面還要看貫通測量的精度是否能滿足隧道貫通的設計容許偏差要求。進行誤差預計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選擇合理的測量方案和測量方法,做到隧道貫通心中有數(shù),既不應由于精度不夠而造成工程損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的精度,而增加測量工作量,尤其對長大隧道的貫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1選擇貫通測量方案:

  3.1.1工地調查收集資料,初步確定貫通測量方案。

  二鋪塘聯(lián)拱隧道為右偏曲線,半徑1000m,緩和曲線長150m,偏角 a右=3“20”0“。

  3.1.2根據(jù)《工程測量規(guī)范》要求,隧道貫通誤差的限差為:橫向貫通誤差不大于100mm,高程貫通誤差不大于50mm,由于實測積累資料較少,故按規(guī)范要求確定如下方案:

  (1)平面控制測量:洞外采用五等導線測量,測角精度為2“,邊長相對中誤差1/20000,

  洞內(nèi)使用相同儀器,各參數(shù)相同。

 。2)高程測量:洞、內(nèi)外均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洞外由BM225——BM228兩水準點聯(lián)測,路線長度1.5km,每公里測量的偶然誤差為10mm.

  由于實測資料較少,故所有參數(shù)均根據(jù)測規(guī)及儀器實際精度而確定。

  3.2測量方法

  根據(jù)測量方案的要求結合現(xiàn)有儀器的實際情況確定采用日本產(chǎn)索佳SET2110型全站儀進行平面導線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

班次推薦

4大班次+考前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經(jīng)典班次組合 專家在線答疑!

特色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特色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4大班次+考前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智能交互課件 階段測試點評!

精品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精品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考前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名師定期直播 一對一跟蹤教學

實驗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實驗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考前模擬題+3套預測題+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大數(shù)據(jù)分析小灶教學 私人定制服務!

定制通關班:當期考試結束后一周關閉
定制無憂班:報名或考試當期不過,第二年免費學

以知識點為單元 十分鐘一堂課

智能交互課件 階段測試點評

報同科目輔導 享7折優(yōu)惠!

最新資訊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頂部